同學,加上一個老字,說明這群人真老了。他們是恢復高考后第二代大學生,50人一個班,如今絕大部分已退休,余下我等五個當年高中畢業即考上大學的還上班,也快到退休年齡。這樣一群六旬左右的老人,一大早聚到邕城某茶莊喝早茶,不想還抖落出一段青春的尾巴。
時光荏苒,容顏已改,唯一難改變是人的性情。
當年睡在我對面的兄弟,曾任區內某央企的辦公室主任。有一次到他辦公室串門,發現這個跟我一樣農村仔出身的舍友,做事堪稱完美:他正在寫文件處理簽,只見“呈領導批示”幾個字,簡直就是書法家的作品,這么漂亮的字,誰看了都會喜歡!小事他都做到完美,大事就更不用說了。
該同學在大學就練字,幾十年不間斷。喝早茶之前,他送給每位同學一把折扇,上有他親筆題的詩句。他開玩笑道:“此乃大熱天沖涼出來,穿著大褲衩時急用之物也。”我們卻打心里明白:這是一份同學情意!他的字并不比書法家差,只不過缺乏名氣,不然也是一字千金。
當年睡在我左側的兄弟,曾在鄉、縣任過職,后來到區直單位擔任一官半職,他最大特點是習慣說場面話,明明是老同學,他開口閉口“某某長”“某某教授”,讓人哭笑不得。其實退休之后,那些職位已成過去式。我引用段子調侃道:無論我們原來是什么人,現在都變成老人。
“真不愧是我們班年輕有為的小潘教授!”都到這個份上,這位老兄還是不忘他那一套,大伙都笑了起來。
最讓大伙覺得過癮的,是下面這兩位同學的爭論。
一位老兄已退休五年,他常到南湖里散步,不時跟幾個退休的老同志談論國家大事。他們最關心的話題是房價,認為國家定調“房子是用來住的”,房價很快就會下跌。
不料,此言一出,立刻引起一位教授同學的強烈反對。
原本,他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,在大學里,兩人經常為所謂的真理爭個面紅耳赤。有一次,他倆爭論的話題是:到了實現“四個現代化”之日,要不要使用黃金來打造一只漱口杯。一個說用黃金打造太浪費,一個說這只是文學比喻。從不同視角看,兩人說的都沒錯,卻非要爭個高低。
四十年過去,塵滿面,鬢如霜,兩人見面還要頂牛:一個說兩年內房價將下跌,一個說兩年時間太絕對,有可能是兩年零幾個月呢?
難怪說人老了像小孩,盡管爭論沒有火藥味,但若不給找個臺階,這倆老小孩誰也下不了臺。于是,有人提議:給他倆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——A老兄贏,由B老兄請大家喝早茶;B老兄勝,由A老兄請客。
無論誰輸誰贏,我們旁觀者都是贏家,兩年后又有早茶喝了。
早茶將結束時,一位曾在有關部門任要職的同學不忘做小結:今天,同學們在熱烈的氛圍中交流了對國計民生的看法,顯示出青春不老,同學情永駐,這是一次團結進步的早茶。
在一片歡聲笑語中,早茶圓滿結束。